叶桔泉(1896—1989),男,汉族,浙江吴兴人。是新中国成立后医药卫生界最早的院士之一,中医药界的一代宗师。
叶桔泉出身贫寒,青年时代即随当地名医修习中医,潜心研读了大量的医药著作和文献资料,揣摩得失,力求创新。他先后创办苏州国医研究院和单方实验研究社,并陆续发表《合理的民间单方一百例》《整理中国医药须设医院实践说》等著述,积极倡导从临床入手,开展中医药的科学研究。他反对历代中医药界的门户之见,主张各家中医相互交流,取长补短,还积极提倡开展国际学术交流,翻译过《动植物民间药》《腹诊考》《方症论》等日本医药名著,其编纂的《近世内科国药处方集》也在日本等国产生影响。
新中国成立后,叶桔泉为改变国内缺医少药的局面,以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为重点,创办了农村医疗进修社,编印农村医学小丛书和教科书,普及医疗卫生知识,为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。他著书立说约一千多万字,呕心沥血地为祖国培养了大批医药人才。他先后担任过江苏省中医院院长、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、江苏省药学会理事长、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所长、江苏省血防研究委员会副主任等职,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(院士),1973年任南京药学院(今中国药科大学)副院长。
叶桔泉从事中医药学的教学、医疗和科研工作70多年,为祖国中医药学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他以博大精深的学术造诣,高超过人的医术,高尚的医德医风,在国内外医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。晚年,叶桔泉把300平方米的私房和大部分的稿费捐给了政府和医疗研究机构,体现了一代知识分子的高尚品德和无私情怀。